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
文章于 2021年3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历史的姑娘该怎么打扮?

张是之 张是之 2021-03-16

文丨张是之

作为半路出家的理工男写文章,很多时候会有那种表达的无力感,特别是在历史、史料方面总感觉有欠缺,所以会看些书、听些课来弥补一下先天不足。

昨天开车又听了一段施展讲的《中国史纲50讲》,听到了一些我认为值得商榷的观点。
如果说的不客气一点的话,应该是可以用非常荒谬来形容。
当然施展老师是北京大学史学博士,现在是外交学院教授,史料详实,视角也纵横捭阖。
但在讲朱元璋的经济政策时,我感觉施展老师在经济学理论上的欠缺,大概跟我对历史的欠缺一样。


1.施展老师的基本观点

我听的这一讲是施展《中国史纲50讲》中的第 27 讲,美洲白银与明朝的国运。
这一讲的历史大背景是,元朝的统治瓦解,朱元璋接手。
而朱元璋接手之前,元朝就因为发行纸币造成严重通货膨胀。中原人民没人愿意使用纸币,于是中原的货币面临短缺的局面。
施展的讲解就是围绕朱元璋如何「救市」来展开的,朱元璋采取的几大措施比如典型的:
1)取消商业经济,以农业立国,把农业作为他的基本面。
2)建立户口制度,分设军户、民户、匠户、灶户这四种职业性户口,而且规定你干什么就干什么,你不能改换职业,你儿子孙子也不能改换职业。
3)不光规定户口,还规定你不能乱跑,离家十里就要打报告审批。
就这三条,我们就足以看清楚朱元璋的施政方向。
而施展老师自己认可的经济学理论是这样的:
因为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前提是足够的货币,货币是交易的中介,没有足够多的中介,市场交易就没法足够大规模的发展起来。
有了这个前置的经济学理论,他对朱元璋政策的评价是这样的:
但考虑到货币问题,我们能看到朱元璋这一政策的另一种效应。他把人口按照职业进行划分,又不许人们改换身份,这相当于事先规定了每种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的比例关系;他还规定老百姓没事不许外出乱走,去到离自己家几十里以外的地方,就要申请。这些政策加一块,搞出的差不多是一种准计划经济的模式。正是这种准计划经济,才能应对货币不足的困局,因为准计划经济本来对货币的需求量就很小嘛,以货易货就行了。大明能在立国后不过十年的时间便恢复经济,这种准计划经济的模式是其重要原因之一。如果指望像宋代那样通过市场活动完成经济恢复,反倒很可能会出大问题,因为没有货币,市场经济没法展开。
重点就是在后面我加粗的部分,朱元璋搞的不是什么准计划经济,那就是古代的计划经济。
说这种计划经济才能应对货币不足的困局,说这种经济模式让大明快速恢复了经济,我认为基本是站不住脚的。


2.我的一点看法

首先,计划经济在理论上、逻辑上,可以被彻底反驳。
虽然这个说过很多次了,但我在《经济学入门 50 讲》中专门拿了一讲出来分析,因为很多人还是容易摇摆。
其次,就朱元璋那几条措施,不用去想象一下他掌舵的年代。就看一下我们建国后那些年实行的计划经济,何其的相似?
1949-1979,我们用了三十年的时间都没有走出计划经济的束缚,把经济搞上去。他朱元璋真的就这么大能耐,短短不过十年的时间就恢复经济?
说实话,我是不信的。
第三点,也更重要,那就是施展老师那个前置的经济学理论是错的。
他说「货币是交易的中介」这没错,但由此就说「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前提是足够的货币」,这是毫无道理的,逻辑上推不出来。
因为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前提是「自由交易」,朱元璋管制户口、管制职业、管制商业、管制人员的流动,没有一条是朝着自由自由交易的方向上去的,都是背道而驰。
自由交易之下,并不是你先规定一个货币,然后有了很多的货币,人们才去发展交易。
恰恰相反,自由交易的逻辑之下,到底是黄金还是白银,还是铜钱、铁钱、交子来充当那个交易的中介,既不需要官方明文规定,也不需要他们知道。
更进一步,自由交易之下,官方即使知道了什么在充当货币,他们也无法准确知道多少才是「足够」的,多少又是「不够」的。这个逻辑在今天也没有变。
而所谓的看上去,没有足够的货币,就没有足够的贸易,那其实最核心的问题是,你朱元璋压根就没有给市场以自由,市场没有机会来选择自己认可的货币。
监狱里那种管制环境之下,人们都会选择香烟来当货币,都能发展出交易来。
可想而知,朱元璋的管制程度之甚,也可见当时的民众生活之艰。
有了这几点认识,我们再看施展老师在这一讲中后面的观点,仍然是有问题的。
他后面说地理大发现,出现了超级巨大规模的银矿,然后大量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,这些大量的贵金属货币刺激了大明的经济,造就了明朝后期江南一带的繁荣。
这个看法仍然浮于表面了,因为美洲和日本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,人家也不是白白送给我们的,人家是来做贸易的,是来做交换的。
这说明什么?说明在逻辑上,首先我们开放了贸易渠道,也就是原来的海禁松动。
伴随着地理大发现和远洋贸易的发展,大明的丝绸、茶叶、瓷器等等成为销往欧洲的顶级奢侈品;对日本方向,嘉靖朝仍然坚持着海禁政策,东南沿海倭寇肆虐,这些倭寇首先是武装走私商人。到了嘉靖朝之后,放弃了海禁,倭寇就变成了合法商人,明朝的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。
首先是有需求,然后是允许了贸易,关键还是人们能够参与贸易了。
自由贸易,这在逻辑上,本来就应该是当时的人们和现在的人们的权利。
朱元璋肆意剥夺了这种权利,然后直到嘉靖才把这种权利放开,允许。
核心的核心,还是自由的重获。
别人带着黄金白银过来也不是来做慈善的,所以货币大量流入什么的,这仅仅是结果,是表象,而施展老师却把它当成了一个重要的原因。


3.历史的姑娘该怎么打扮?

我们会经常说,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;也会说,我们要以史为鉴。
这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理论与历史的关系问题。
没有理论,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史料的堆砌。
或者更彻底一点地说吧,我们永远无法完整地重现历史,没有理论的指导,今天的那些史料我们也看不到。
也就是说,今天我们看到的历史,比如教科书上的帝王将相家族史,也是按照一定的理论记录下来的历史事件。
而正如施展老师所分析的那样,他在对历史事件点评时,终究还是先有了自己认可的,认为正确的经济学理论,「货币要够用,经济才够好」,然后他才对朱元璋下的判断。
理论错了,所以才会认为朱元璋的「准计划经济」是有利的,是及时的、应该的,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局限的。
也许是不够自信,也许是受他们这一代很多人亲历过的真正的计划经济影响,所以他在讲解时刻意避免了使用「计划经济」这个词,转而选择使用「准计划经济」这个词。
就是告诉我们,这是不一样的。但我们都很清楚,朱元璋那些措施,就是管制、就是计划经济。
所以,今天我们面对的情况是,别人在用他们自己的理论,梳理和解读他们看到的历史。
而我们如果自己没有扎实的理论,又没有能力自己去梳理历史的话,我们看到的历史,不过是别人给你挑选出来的。
没有理论支撑,以史为鉴,你可能鉴不出什么东西。
历史的小姑娘,都是用理论来打扮的,先有理论而后有历史。
对于经济学来说同样如此,先有经济学的理论,而后才有对人们行动的理解。

2021年03月14日

——————

题图:Edward Mitchell Bannister

上一篇:比特币是不是货币的未来?

延伸阅读:当心别被历史忽悠了
★ 课程推荐 ★欢迎本号读者扫描下方二维码,由「一课经济学」带您进入崭新的经济学世界。在这里,我们将颠覆您对传统经济学的认知,感受真正的神秘!“零基础无数学,你也可以学好经济学”带您飞速进步。点击下方公众号关注,发现更多精彩文章


扫描加张老师微信,请注明城市+职业

跟张老师交个朋友

请把我「设置星标」

或者多点击「在看」

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